我們所積累的生命片段,在生命的某一刻,突然只是空白了。

那一刻的我們是什麼呢?還是我們或者只是一具空殼,擁有著人類的身體。

《我想念我自己》有很多經典的畫面,之所以選擇這幕是因為這幕的流失特別明顯,卻又特別努力,每隔一段時間鬧鐘就會提醒Alice去作答,三個英文單字,自己不久前才出的英文單字,配合上做菜的節奏,可以想見她在尚未發病前更多的靈氣和生命力,但幾乎是從開劇就看見了接下來的結果,總會想:「又要受苦了。」跟著主角一起經歷生病的歷程,包含對於還沒生病以前人生的辯證、他人對自己的記憶、自己要剩下什麼尊嚴……等等,更加難熬。

我最喜歡的部分還是在於Alice設計自己自殺的橋段,對於她來說,她所失去的就是她的全部,她所無法忍受的就是成為一個連自己都忘記的人,一遍又一遍,那麼接近死亡、又那麼接近重生,但最終還是失敗,散落一地的藥丸、散落一地的自尊,連廁所都找不到了、從開頭自主的女強人形象到依偎在John身旁賴皮說出「你只忙工作」,清醒後的她是痛苦的吧,時好時壞的病情是原因卻不是重點,無法控制的、失控的生活秩序也是其次,最重要的是lost her way,意識到自己的流失,一隻蝴蝶的性命那麼短暫,像她母親和妹妹的一生,像她即將或者已經逝去的人生「我沒有在受苦,而是在努力,努力去參與許多事情,和以前的我保持接軌。」Alice用螢光筆畫著演講稿,那份重新改過的演講稿,剔除了學術名詞剔除了她自己可能都不能理解的文句,寫出了她真正的痛,「我要求自己活在當下,而我現在也只能活在當下了。」沒有什麼能夠預測、沒有什麼能夠留下,那還剩下什麼呢?

是愛。

導演並未拍更多的照護過程、可能非常可怕的生命終點前的那段時光,或者真正遺忘了、被遺忘的Alice,而是就停在那裡,停在她的一抹微笑,扭曲了文意也無妨,幸好逐漸消失的詞彙中,還記得的是這個字,幸好逐漸消失的關於她的全部裡,還剩下的是這個字所代表的意義。

《我想念我自己》很純粹,純粹得令人心碎,步調很慢可是那就是一個過程,一個失去的過程,從聰明動人、口若懸河,逐漸失去自己最引以為傲的靈魂、記憶、身體知能,然後變得比平凡更加不堪的過程,這是這部電影讓我始終移不開目光卻也很想快轉的原因,太不想看見結局、太不想面對失去,所以比起我、比起轉移重心的John、選擇忽略的Anna、始終站在外面的Tom,最勇敢的還是Alice的小女兒Lydia,陪伴,然後記得。

I think that`s why it named Still Alic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吉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