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Empire 作者:John Perkins
在沒有看過第一集的情況下看了這本書,可這不影響對這本書的觀賞,反而更直接地去觸碰問題的核心。在剛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心情是很不好的,我知道,或者我們都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問題的存在,我聽說過血鑽石、血汗工廠、黑心咖啡,真正的底層生活也從美化過的電影中可以窺探而知,比如Millions,可是啊總把那些他們每天在發生的事情當作是一部電影中負面的一部份,摀起眼清也就過了,最後貧民獲得了大獎,不是嗎?不是嗎?用這樣的心態看著這個世界,總想著自己的一己之力不能改變什麼,總認為這些不是我該去改變的事情,然而這本書這麼赤裸裸地告訴我,這世界上就是有這麼多人這麼悲慘,而這些悲慘絕不僅僅只是金權集團所致,更多的是無知又冷漠的消費者,我們自認無力、自認無權,放任有錢有權之人do whatever they want to do,等著他們其中的誰良心發現,等著。我是十分容易陷入共犯檢討中的人,可始終也還是什麼都沒做成,那天看完這本書便和G討論起Nike的血汗工廠,他說他知道,可是Adidas、Puma、Newbalance,又有哪家不是這樣呢?我們拒穿Nike,然後呢?一番爭吵之後陷入了沉默,於是又回過頭來看看這本書。
這本書並不難閱讀,甚至很多時候會很想停止,包裝成故事的真實並不會更引人入勝,反而是作嘔和排斥的,書中有一個部分提到,「我們為什麼覺得這麼無力?金權統治集團奪走我們的權利時,有人和他們狼狽為奸。」我們,是我們,我們相信了看似能讓我們一償所願的理想,但其實只是曇花一現。如今,我們理解到自己被金權統治集團所騙,採用自私而有害的方法。他們偷偷灌輸給我們的理想,未將數十億人的死活考慮在內;他們破壞棲地和生活其中的各類生物;我們自己、我們後代和地球的生存都受到了威脅。再次看看行動清單,想把能做到的寫下來。
*心情煩悶,想花錢購物而非慢跑紓解時,靜下來沉思或是讀書、找其他解決辦法。
*東西盡可能用久一點,不要隨意汰舊換新。
*寫信稱讚花旗、星巴克,因為這些企業和雨林行動聯盟、國際特赦組織等非政府組織合作。
*公開反對自由貿易協定和血汗工廠。
*支持本地商人。
*在本地市場買菜。
*勿買瓶裝水。
*只要有公開討論的機會,就說出你的主張。
*挑戰學生的觀念,喚醒他們。
*討論外部成本、汙染成本、惡劣的工作環境、官方補貼、企業免稅優惠,以及納入商品、服務的銷售價格而未實際納入的環境、社會、政治因素;讓大家知道,不願支付這些實際成本,就是在掠奪下一代。
覺得每個企業都該有自己所關心的社會、環境議題,身為企業的一份子或者身為企業中有機會決策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共識,每個人都多做一點點,世界就能變好多一點,比如漢堡王在最近推出的華堡廣告便公開支持多元性向,無論我們外表如何,我們其實都一樣,那麼,無論是哪一國的人,我們其實都一樣,怎麼我們對他們的苦視而不見?只用所謂開發中國家概括之丟棄之?我們其實都一樣,那我們怎麼能放任每一個貪婪剝削的人繼續這麼做?我們怎麼能成為這樣沉默的共犯?我們對於流行侃侃而談、大談慾望、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品質、更美好的一切,卻對弱勢避之唯恐不及,走過北車的街頭我們對弱勢者匆匆一瞥;聞到滿身發臭的流浪味,我們掩住鼻繼續向前;金權統治集團、政客的不對等權利導致許多人的家被強拆只為都市更新,我們大聲叫好只因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所謂的美好只存在於眼前所及,小小的安好的生活;所謂的整潔不包含被趕到角落無處可去的遊民;所謂的良好的經濟成長支撐著整個國家,卻忽略了更多的底層人民,這是國內、那是國外,這是咎由自取、那是階級複製。
我們的雙重標準如此狼狽、我們的眼界如此狹隘。
我們如此冷漠、如此荒唐。
可是我們其實有可以做的事,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