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墟台灣作者:宋澤萊。

「你不應該有憾。」

一直到看完這本書要寫小記時,才發現這是1985年作成的小說,一切卻是那麼歷歷在目,不容置喙的政策、反抗卻無力的人民,一層、一層、一層,腐蝕而來的無力感,我們不再看見表面,我們看見不同,我們看見對立,我們並不寬容,而這竟是沒有誰能置身事外的一片海,找不到起點、望不見彼端,是統治者的獨裁?是統治者的自私?是人民的不滿?是人民的慾望?從來呀,就沒有所謂絕對。李信夫的母親總是認命的,未來的廢墟台灣中我們看見更多簡單的東西,2000年以前的台灣社會便是古典、2000年以後的台灣社會便是新社會,新社會所有的一切都是好的、光榮的,無法解決的人口壓力是亂源,然而啊我們新社會卻已盡了最大的努力呢,多麼狂妄、多麼圓滑,三月學運以來許許多多的事件都跟這樣的心態有所呼應,走回獨裁我們當然是快樂的,只需服從而不需要思考更不需要汲汲營營於溝通,在乎的更是個人的小生活個人的大成就,所有一切與個人的正相關過低的一切皆由專人決定即可,我們要這樣的分工?我們要一個簡單而沒有犧牲的社會?

書中提到:「我們迪的確卻可以感受他們是從幾百人中所挑出來的菁英,他們年輕、健壯,只是缺乏某種東西,我的意思是說靈魂裡的某種活躍的生機,但我這是古典思想的思想了,如今的人是不管這一套的,新社會的菁英要的是一種馬上可以抓得到的、看得到的、確定的東西,所謂的可以憧憬的可以永恆的人生價值觀被證明是一種錯誤,我可以感受到司檢部的堅實的力量。」這樣的人沒有錯誤、沒有看起來猥瑣、沒有看起來疑似犯罪的可能,可是啊究竟缺少什麼呢?為什麼如此「整齊」的人令我害怕?可能啊被民主洗腦了。吵雜的民主啊紛亂分歧的民主啊,要到達一個地方總要經過不同的路徑和彼此妥協,那麼漫長那麼悲哀的一條路,可我卻無法逃脫,無法想像等著被宰制的日子,無法想像對於某事沒有話語權的日子,無論是否於我重要。

陳信夫最終是死,想逃離的小惠最終是死,思索冥王星之外是否還有一顆星的男孩最終是死——那麼我們究竟為何而活?人們會忘了不幸的事,但悲劇又重演。寫不完這篇小記,腦裡有太多東西,從戒嚴台灣看廢墟台灣,從廢墟台灣看台灣,沒有成真的飄在天空的浮塵,我們仍看得見太陽、我們至少還有稍稍清新的空氣,可是是否,我們也越來越窒息。

不准無力,不准沉默,要死也要死得有尊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吉台 的頭像
    吉台

    【吉台murmur】

    吉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