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個好的家教,儘管備課備了很多,也盡量讓自己在進度內,可是啊上課總是常常偏離正題,兩個高三小女生都一樣,總是吱吱喳喳地分享著自己的煩惱,在他們身上也會看見統一考試方式的盲點,女孩A喜歡把事情想得很透徹,不隨意下筆,請她架構一個魔法世界便需要和她討論一整節課,她無法輕易覺得什麼事情合理,所以你要她大筆一揮便在三十分鐘內寫出所有她的想法,等於是在扼殺他的創造力;女孩B很會講道理,但若要舉例便常常陷入死胡同,最討厭的題目是挫折和悵惘類的題目,這個年紀呀,被逼著為賦新辭強說愁,考完試最想做的事情是玩手機,我笑她胸無大志,她回敬一句「還好吧」她缺的是自由呀,是父母的期許和其實也還沒想清楚自己拚死拚活要去哪裡。


我總覺得她們的高三生活十分貧瘠,設計題目的時候總得往她們不擅長的地方去,訓練聯想、訓練筆法,要談訓練當然有許許多多種方法,但我的作文不是這樣被訓練起來的呀,是閱讀一個又一個的故事,還有作文一直就是作夢,也一不小心就開始教她們作夢,寫吧寫吧,好的我告訴你,不好的我也告訴你為什麼這個夢別人看不懂,寫吧寫吧,看見她們寫出璀璨夢想、晚霞餘暉、喃喃獨白,看見她們在作夢的過程中知道,不是那些不能寫,而是你要寫得有邏輯,看見她們恍然大悟自行定義,不是富者就是惡,無窮慾望的富者才是惡、不是夢想就要美、不是城市就有險惡的貧民窟,看不見的底層究竟是什麼樣子…

最重要的是,作夢的能力和定義這個世界的寬容,遠比十分還是二十七分重要。


所以我說呀,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個好的家教。只是常常想把自己的價值觀用在你們身上啊,謝謝你們父母親的愛戴,也謝謝你們願意聽、願意理解。多麼想成為一個老師啊,寬容而堅定溫柔的改變更多人的力量,多麼抗拒成為一個老師啊,得要讓他們獲得所有他們想要的,而不僅僅變成我想要的,且這條路漫長而遠,太多人與你想法不同,我的夢,我不見得能受到賞識,如你們一般,我非良馬,但所有懂你的伯樂本就是可遇不可求的啊。

教育這件事呀,人類所有有意識的行動,必然有其目的存在,差別只在有些目的十分明顯、有些較為隱晦,或者有些目的較為正當,有些則不堪論說,較為正當的普世價值大約是尊重、包容、愛,隨時代變動的則有批判思考等新興價值,不堪論說的大約是種族歧視、殺人為樂,值得討論的是種族歧視在以前並不認為是不堪論說的(當然也不是正當的)而就空間縱面來說,教育大致可以分做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者並沒有清晰明顯的界線,教育要發揮最大的效益,必須是能發揮總體教育的力量,也因此教育可以說是全民的責任,我們當然可以因為教材的失衡而憂心,但更代表我們對於學校教育託付了太大的期待,也忽略了其實在教育裡頭從來就不是沒有立場的,希望學生好好念書不是立場?希望學生不要成為中立的人不是立場?當然我們希望立場多少可以再更符合專業領域(比如臺灣史)所研究出來的、現今大多數人所反映的想法,但不可否認的是,編纂此書的學者們亦有其支持者,就像雖然你認為花錢去讓小孩體驗窮人生活很荒唐、小時候就一直補習很荒唐,但就是很多人還是這麼教導小孩一樣,有不同的父母、不同的老師、不同的小孩、不同的立場。

社會中絕大多數的人有身分並且能影響和教育他人,當其中一方失準,另外一方就顯得更為重要,你在學校教育過程中遇到偏頗只看成績的老師,並不會因此就成為一個這樣的人,正如遇見不同面貌的對手或朋友才能讓你有更多包容和衝擊,其實未必全然是負面的,希望大家都記得把自己的樣子和想法保留下來然後試著影響別人,讓這些樣子留下來,因為這個世界需要不同的樣子,無論是你喜歡或不喜歡。

PS希望大家有空還是可以看看教育相關的書或課,當然不是只看什麼《第一次當新手爸媽就上手》,而是真的和教育相關的書,畢竟以後都要為人父母,也許你還可以帶著你的小孩和你小孩的好朋友一起去認識這個世界,自己的幼苗自己教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吉台 的頭像
    吉台

    【吉台murmur】

    吉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